游戏,如何缔造了强大的德国陆军?
副标题[/!--empirenews.page--]
他设计的游戏影响过几亿人,他英年早逝,在他生活的年代,没有互联网和社交媒体,但他的遗产却延续到了今天。从《龙与地下城》到《文明》,几乎所有策略类游戏身上都有它的影子,但其最初的用途不是娱乐,而只是为了建立一支强大的陆军。 兵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的普鲁士。在对法国的战争中,它刚刚遭遇惨败,被迫向强敌俯首称臣。但这次惨败也让普鲁士人幡然醒悟,在爱国热情的推动下,他们开始寻找报仇雪恨的途径。
在这些爱国者当中,就包括了冯·拉施维茨男爵——一名上了年纪的行政官僚,虽然身体状况不适合服役,但他却时刻挂念着前线。从报纸上,老拉施维茨得知,普鲁士军队之所以屡战屡败,问题并不出在士兵身上。由于国家承平日久,军官们荒废了指挥的艺术。这也意味着,如果能有一种模拟战争的手段,让军官们不断接受考验,这一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。 事实上,德国兵棋出现之前几百年,市面上便已经出现了模拟战争的桌游——比如印度象棋。它是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的前身、人类最早的战争模拟器。虽然其规则是严谨的,但内容却和真实战争大相径庭;另一方面,虽然此时各国早已在用沙盘模拟战役,但这些模拟的规则却不甚严谨。因此,如果想要在棋盘上模拟真实战争,设计者就必须把两者的特点结合在一起。
也正是因此,拉施维茨最早设计的兵棋实际是两者的结合体。其战场在沙盘上铺开,但上面被划分出了无数小格,每个小格对应现实中的100“步”(19世纪军队中最主要的计量单位)——每一“步”大约相当于0.76米。同时,男爵还采用了回合制,每个回合持续两分钟,对局者需要在有限时间内做出判断。 接下来的环节则引起了很多争议:直到今天,兵棋和回合制策略游戏的设计者们都对此莫衷一是。其中的核心问题是:该不该引入战争迷雾和随机变量?由此引出的问题是,是应该简化设定、强调绝对公平和娱乐性;还是包含更多的变数、还原真实战场环境? 拉施维茨选择了后者。在兵棋的战场上,交战方都没有上帝视角,他们需要根据规则,遮挡一定的区域;至于骰子则被用来模拟随机因素:这意味着,和现实中一样,有时,一轮炮击可能完全落空,但因为运气,同样的炮击下一回合就可能歼灭一整队敌军。
为保障对局的公正,男爵还决定让第三方参与进来——他的作用相当于今天游戏中的“系统”。在游戏开始前,两名玩家可以推举一位值得信任的人,让他充当全局的裁判。 一局开始后,双方会将会把部署转交给他,让他在地图上部署棋子,同时,他也会根据规则和战况,向双方反馈敌军情报和战斗结果等。另外,如果有特定需要,裁判还会添加一些随机事件,以增加对局中的变数。 考虑到兵棋不是娱乐项目,因此,虽然其规则是公正的,但每一场对局并非总是公平:根据要求,双方开局的兵力对比可能大相径庭,给养、地形和士气的设定也截然不同——它们都是为了模拟不同的战场环境。
原型完成之后,男爵开始推广的他的发明。最初他瞄准的是柏林军官学校的学生。1811年、其学生队长曾在演讲中特意介绍了这一发明,当时一些王室成员也刚好在场,不久,他们便把兵棋推荐给了国王腓特烈-威廉三世。
面对国王的邀请,男爵诚惶诚恐。由于担心原版沙盘无法经受旅途颠簸,男爵重新打造了一张长宽近2米的高级棋盘桌,并配备了骨瓷烧制的棋子。 由于造价高昂,兵棋最初只流行于上流社会。但这一点已经足够,普鲁士国王很快便陷入“再来一回合”不可自拔。同时,他不断向友人推荐地推荐这种游戏,其中一个对象就是未来的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。 一份记录提到:“1817年10月,国王前往莫斯科访问,期间,他和尼古拉(当时还是大公)多次对局。由于没有特制棋盘,他们就用粉笔在纸板上画地图——虽然满手白灰让这两位显贵很不体面,但他们还是‘像孩子一样高兴’。”
与此同时,拉施维茨男爵的儿子——格奥尔格·冯·拉施维茨也进入了军队。1819年,他有幸被调往柏林的禁卫炮兵旅。由于该旅的主要任务是接受检阅——这让格奥尔格有充足的时间改进父亲的发明。 当时,还有四名志同道合的军官也加入了格奥尔格的小圈子,他们每周碰头,测试新的创意和规则——他们就是史上最早的游戏内测小组。
(编辑:二游网_234游戏网) 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 |